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达拉特旗:渔业赋能,达拉特旗盐碱地高效利用蹚出新路子
时间:2023-11-08 来源:达拉特旗农牧局 作者:王敏
字号:

达拉特旗位于鄂尔多斯北端,与包头隔河相望,黄河过境190公里。“打鱼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大树湾;吉格斯太到乌兰,海海漫漫米粮川”。一首流传久远的民间小调,真实地反映了达拉特旗依河而兴的产业形态。特别是渔业,从90年代之前依靠“打鱼划划”的黄河捕捞渔业,到90年代后期以人工养殖而逐步兴起的鱼米之乡大树湾,再到2018年随着“虾兵蟹将”成功引入而蓬勃发展的内陆海产,沿黄渔业正逐渐成为探索盐碱地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达拉特旗发展盐碱地水产1.7万亩,形成了“一村两园一中心”沿河涉水产业带,即以大树湾鱼村为载体,打造南美白对虾养殖园区和螃蟹养殖园区两个园区,配套建立水产服务中心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全旗精养鱼类9400亩、南美白对虾700亩、螃蟹7000亩,水产品产量5242吨,产值达到1.26亿元。盐碱地渔业已然成为沿河地区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极,更是为鄂尔多斯水产品的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引技术、建基地、育产业,盐碱地渔业正在为达拉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的内涵。

——盐碱地上渔村兴。 东海心村总人口1748户、4641人,其中常住人口845户、2230人,全村耕地面积28000亩。过去耕地盐碱化极为严重,一度造成无地可耕的囧境。

90年代初,开始利用盐碱地养鱼,经过多年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和以水产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养鱼水面达到2400亩,鱼户108户,鱼餐馆31家,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2018年,东海心村以“大树湾黄河鱼”为品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被自治区评为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先后获得了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非遗特色村等多项荣誉。

——海鲜游进盐碱滩。2018年,面对传统鱼类养殖成本高、市场销售难的发展困境,达拉特旗在鄂尔多斯市率先尝试引入海水品种南美白对虾,利用对虾耐高盐的特性,经过不断探索研究,目前盐碱地养殖的对虾个头大、口感好、营养高,在本地市场备受亲睐,南美白对虾已经成为全旗水产行业的新锐品种。2023年,全旗养殖面积700亩,亩均产量150千克,亩均纯收益达到5700元。王爱召镇德胜泰村紧邻黄河,水资源丰富,同时存在大量的盐碱地,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常年荒废。当地村民王飞和池泉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尝试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2023年喜获丰收。谈到未来,他们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面积,成立合作组织,完善设施建设,带领更多的人在盐碱地上走出致富路。

——一水多收效益增。达拉特旗从90年代开始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面积达到2.5万亩,为实现农业节水和一产倍增,全旗不断探索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经实现螃蟹苗种的本地化,螃蟹成活率和成蟹个体重均得到很大提升,成功实现了一水多收、一地双产。2023年,全旗推广稻蟹综合种养1500亩,亩均收获螃蟹5千克,增收550元左右。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树牢大食物观”。下一步达拉特旗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全面探索盐碱地高效利用新路径,为全面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