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市“揭榜挂帅”--沿黄河流域农田污染防治与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鄂尔多斯盐碱地农牧业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项目测产观摩会在达拉特旗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多名专家,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专技人员等共50余人参加此次测产会议。
与会人员先后考察观摩了树林召镇东海心村“揭榜挂帅”项目区、王爱召镇西社村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项目区,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向到场专家们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以来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模式和各课题取得的进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整合项目资源、配套市级资金,紧紧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培肥等关键技术开展试验示范,积极探索构建因地制宜的盐碱地改良新格局和农田污染防治与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径。目前成功打造开放共享的盐碱地农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形成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鄂尔多斯新模式”,集成了系列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成果,培养本土技术人才10余名。
随后,各位专家对项目区内不同处理下各类作物的特征特性、田间长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不同程度盐碱地中的各类作物田间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测产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技术标准要求对各试验地块随机选取测量点,科学取样,测量株距、行距、株数、等数据,并进行实割实测,将样品单独封存标记、称重,综合测定得出最终产量数据,同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确保测产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打好基础。测产结果显示,今年项目区内玉米平均亩产量为853-920 (鲜重)公斤左右,单产提升10%以上,提效增产效果显著。
田间测产工作不仅是衡量示范成效的主要标准,同时也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市农牧局将进一步优化集成适用于鄂尔多斯当地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加强示范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用看得见、摸得到的方式助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成本应用,力争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切实做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推动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