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内蒙古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鄂尔多斯项目区现场测产观摩会在达拉特旗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自治区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及市本级相关专家,会同项目负责人及2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测产小组,深入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西社村项目区开展田间测产验收活动。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中西部四个盟市开展2024年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内蒙古绿色可持续示范技术(盐碱地综合利用)推广项目,鄂尔多斯市被列为试点盟市,重点针对区域土壤高盐高碱、有机肥利用比例不高、土壤有机质低、微生物活性差、有效营养物质转化慢、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开展轻度盐碱耕地化肥减施增效与生物强化改良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工作。
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紧密结合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自然条件与生产实际,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专业优势,通过“政府引领+推广部门实施+科研院所协同”的模式,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全力推广应用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关键技术,力求在盐碱地产能上取得新突破、新成绩。通过本项目实施,成功建立绿色可持续盐碱耕地综合利用基地1个,建设盐碱地改良示范区2500亩,辐射带动面积达2.5万亩。
此次测产对项目区内的玉米田块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并对代表性田块进行了全面测产。通过实地测距、精确丈量、现场采收样本并称重等一系列严谨步骤,确保了测产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详细记录了玉米的株数、株高、穗部特征等关键生产指标,为后续的科学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测产结果显示,今年玉米产量喜人,平均亩产量稳定在888.3(鲜重)公斤左右,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升12.5%。
通过组织测产工作,不仅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将严格把控项目实施后期的各项关键任务,高效完成工作总结、资金使用报告等材料的编制工作,同时及时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为全市乃至黄河流域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