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万谷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注册资金200万元,入社注册的农户有100多户。合作社以高科技大棚和牲畜养殖园、沼气池、食品加工园合建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泊江海子镇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注册品牌。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折家梁万谷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打造规模化、独具特色的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体,引导农牧民搞好基本农业生产的同时向合作社靠拢,形成产业链。
(一)坚持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总体以帮扶发展种猪繁育为主导,以参股农牧业企业和代养为辅助,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创新建立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户农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建设生态黑猪散养基地,现已建成棚圈2000平方米,种植饲草料地30亩,养殖黑猪430头。依托折家梁村丰硕种畜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贫困户黑猪企业代养模式,与我镇7户高龄贫困户签订合作订单,通过黑猪代养包销运营模式,帮助7户贫困户代养黑猪35头。
(二)多种形式探索扶贫新模式。
2015年至2017年,折家梁村连续举办了三届杀猪烩菜节,并通过“预约杀猪烩菜”方式,只要通过电话和网络预约,便可随时品尝农家风味,把“土品牌”变成“新招牌”,在提升折家梁村知名度的同时,拓宽村民猪肉及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经营乡村炖菜小吃的生态餐厅、农家生活体验旅馆、农耕文化博览园,休闲垂钓、夏季大田种植观赏等项目为主,并配套有农村土特产品展厅、农副产品超市、农牧民培训大课堂、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健身广场、文化大舞台等设施,形成了冬有“杀猪烩菜节”,夏有“多彩田园烧烤节”的模式。打造“专家驿站”1处,聘请农牧业科技专家开展种养殖技术讲座,并进行实地指导,借助互联网、移动APP、微信、有线电视、热线电话等信息手段,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及信息交流平台。
(三)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积极整合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盘活现有资源,积极鼓励村“两委”、能人大户领办创办特色农业项目,最大限度发挥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作用,激发贫困户“造血”脱贫内生动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四)深入推进驻村包联帮扶。
严格落实市、区直部门包联村、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通过广泛调研走访,拿出了具体脱贫方案、计划和目标,对全部贫困户进行了入户摸排,掌握了基本情况,制定了4个“一对一”贫困户产业脱贫措施,现共有3个项目入库。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带领全村1千多户村民发展种养殖等7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4万元,2018年突破60万元。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后,折家梁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只有4户。2017年,折家梁村4户国家级贫困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部脱贫。
低收入家庭一个也不放过。还有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33户。王占荣和村支部制定了种养殖结合的帮扶办法。有养殖能力的有17户,村支部鼓励他们养黑猪、白猪赚钱,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如果卖不出去由合作社帮销。有种植能力的16户家庭,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和销售。2017年,该村低收入家庭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无劳动能力者一个也不能掉队。有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的有11户。村支部免费给这部分人群每户5只猪,由村里的养殖厂托管喂养,每年卖猪的收入全部给了这些人,一年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从2016年至今,折家梁村这三部分主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托管扶贫法惠及乡邻。“托管养”是折家梁党支部书记王占荣精准脱贫的创新之举。2017年,王占荣利用肉猪托管法,对折家梁村4户、外村2户帮扶对象的每户5头猪由繁育基地托管,帮扶对象交3000元托管费,一年下来一头猪净赚2100元左右,5头猪纯利润就是1万多元。其中泊江海子镇折家梁村倪卷生老两口就是该方法的受益者,年收入2.55万元。折家梁黑猪养殖繁育基地是村集体经济,年出栏1000头,年壮大集体经济60万元,带动农户65户,每户增收1万多元。
“一锅菜”烩出致富产业链。折家梁村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杀猪烩菜节,折家梁村“杀猪烩菜节”已经成为当地发展三产的典范。“一锅菜”已经烩出一个大产业,成为“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亮丽风景线,成为脱贫群众发家致富的新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