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波状热”“懒汉病”、“爬床病”。
一、布病的易感人群
牛、羊养殖户和从事屠宰加工、售卖动物产品、的人员,以及在开展剪毛、免疫、清圈、接羔时,如防护不到位均可导致感染。
二、布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布病多有明显接触史,患有布病动物的排泄物、流产物、肉、内脏、皮毛等都带有布鲁氏菌。人在接触患病动物后,布鲁氏菌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间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及带菌的牛、羊,特别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容易流产,流产羔和胎盘中含有大量的布氏菌,被称为“装满细菌的口袋”。病畜流产常伴有胎盘滞留,增加了污染环境和人接触感染的机会。如果养殖人员在给病羊接羔时不做好个人防护,布鲁氏菌就可能通过皮肤粘膜进入机体。 所以接羔是人感染布病最危险的方式之一。人和人之间一般生活接触不传染。
三、感染布病的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型大关节疼痛、乏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
四、如何预防布病
布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1.养殖户以及从事屠宰加工行业的相关职业人员在进行牛羊养殖、屠宰加工等作业时要佩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穿工作服。作业结束后脱掉工作服,清洗消毒后再进入生活场所。
2.接羔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穿围裙、胶靴,严禁徒手接羔;接羔完毕,要及时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并对污染的地方用火碱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3.发现羊只出现流产,对羊的流产物、胎盘、病死羔等,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定期对养殖圈舍进行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孩禁止与羊羔玩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不要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未经消毒的奶要煮沸后再饮用;在正规渠道购买日常所需的肉类及其制品,烹饪熟透后再食用;饭店、家庭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等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过生肉的厨具要煮沸消毒。
6.养殖户要积极配合防疫员对牛、羊易感动物做好布病疫苗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