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2024年,杭锦旗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壮大队伍建设 夯实服务能力
一是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围绕年度主推技术,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展示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将技术、服务、农牧业生产紧密连接,全旗农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二是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择优遴选200个科技展示户,示范带动周边农牧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扩大技术覆盖面。三是从旗级农牧技术推广部门遴选3名农技专家及40名技术指导员,对接200个科技展示主体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服务期内调查农牧科技展示主体及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分别超过95%和80%。四是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求,招募特聘农技员3人,签订服务协议,开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及技术指导服务。五是开展村级植保员试点,根据全旗主要农作物布局、种植面积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从种植大户、种植业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中遴选16名村级植保员,签订服务协议,协助开展植保工作。
注重素质提升 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需求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任务,选定科技展示场所3处,推广示范展示年度主推技术及其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0余项,建成集试验展示、技术指导、农牧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牧业技术展示服务平台,辐射带动60余户。二是支持国家级向日葵科技小院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开展向日葵试验示范。重点推进科技小院承担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鄂尔多斯市沿黄两岸向日葵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种植试验示范田200亩,形成向日葵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体系1套,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制技术规程4个、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培训指导当地种植户50余户,建立示范区3个,有效低了向日葵黄萎病、列当、向日葵籽粒锈斑以及向日葵螟的发生程度。三是组织20名农技人员参加自治区统筹开展的知识更新培训,15名旗级农技推广业务骨干到省外培训学习1次,选派5名专技人员参加“三区”乡土科技人才培训,结合高素质农牧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培训举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题培训4场次,培训农牧民150余人,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水平。
发挥示范带动 履行公益服务职能
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公益性服务职能,强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力,组织举办优质高效增粮示范、科学施肥增效、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智慧农机演示、玉米机收减损、沙柳平茬复壮机演示、水产养殖常见病预防、食用菌种植技术等现场观摩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实用技术宣传资料15000余份,培训辐射种养殖大户、合作社、普通农牧户上万人,全旗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创新农牧业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等主体联合实施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收获实用新型专利、论文、技术培训手册、地方标准、机具研发等数项专业成果,通过科技项目培育乡土人才50余人,助力村集体经济2个,助力向日葵、食用菌、奶山羊、蒙古马等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普及“互联网+ ” 拓宽信息化服务手段
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狠抓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农技推广”为驱动,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全国农业科技云平台以及部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整合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服务模式,不但纵向传播科研推广体系的“处方”,而且横向传播农民生产实践中摸索的“土方”,为破解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逐步解决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服务难题。目前,已引导农技人员、专家、特聘农技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发表服务日志5992篇、上报农情39条、提问1478个、回答5589条。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主推技术、示范基地、主体培育、特聘计划板块均已完善并录入系统,提供广大农牧民参考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