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更是耕地的“芯片”。乌审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推进秋收工作的同时,抢抓工期,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
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机械正在进行管道铺设。王琪摄
在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红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支支施工队在各类机械的助力下,管道熔接、沟渠开挖和管道铺设等工序同时进行,初秋的田野间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今年,红旗村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4520亩,建成后将逐步打造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红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负责人谢应龙介绍:“春天的时候管道施工了2700亩,这段时间铺设剩下的1800多亩地埋管道,井房等配套设施全部完工,力争在11月10日前保质保量全部完成。”
近年来,乌审旗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3.41万亩,总投资8617万元,分春秋两季实施,今年春季的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秋收后的粮食产量明显提升。
收割机穿梭在高标准农田里进行秋收作业。王琪摄
这两天,趁着晴好天气,在红旗村村民孟克其劳家春天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里,机械轰鸣,收割玉米、玉米装车、运往晾晒场,一家人在收割机的帮助下,四五个小时就完成了50亩玉米的收获。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粒装进拉运车,孟克其劳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孟克其劳:“抓紧时间把玉米收了,50多亩一天就差不多收完了。今年改造后的效果相当好,亩产估计能增产150斤左右,达到2100斤左右。改造以后浇水灌溉、田间管理方便多了,省工70%以上,把我们真正从地里解放出来了。”
面对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工期短,乌审旗农牧部门精心组织7家施工单位、2家材料单位和2家监理单位,制定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全旗划分7个标段30多个班组,投入充足的人员和机械进行施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任务。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89%,完成安装地埋管道29.5万米,铺设内镶贴片式滴灌带2499.5万米,铺设软管35.6万米,完成旧井更新113眼,建设首部设备房128座,整体项目预计于11月底完工。这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境内的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乌兰陶勒盖镇的8个嘎查村的粮食单产比项目实施前增加5%。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耕”基。王琪摄
近年来,乌审旗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部署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积极推动“粮田”变“良田”。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30万亩,超过乌审旗基本农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粮食稳产“有底气”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