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用好人才“活水”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时间:2024-10-15 来源: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 作者:石华
字号: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如何以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全力探寻乡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深挖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发展的蓬勃脉动,力促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增量”。

搭建体系加“密度”打造“聚才热地”

“下沉到村子里面的人才,不仅为我们村里带来了品种改良、温室栽培、规模种养殖、圈养育肥等实实在在的生产经营技术,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农牧民的需求。”鄂托克前旗漫水塘村党支部书记曹彦平感慨地说。

这只是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发挥“人才+”效应,打造“聚才热地”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坚持用人才“智”力激活乡村经济发展动力,采取“人才+企业+农牧户”“人才+合作社”“人才+科研院校”等模式,鼓励企业转型、资本下乡、市民下乡、科技人才和科技团队下乡,与农户结对共建,带动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户同步发展增收。

人才集聚乡村,发展才有活力。为此,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柔性引进各类专家教授17名,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智慧农业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教授工作站”,并开展微服工作,智慧农业微服车已开展服务60余户,累计开展培训服务4000余人次。

构建“包镇联村带户”服务模式,开展农牧业政策解读、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实现服务成果到户、到田、到人。

情感引才加“温度”打造“留才福地”

“感谢杨飞老师的耐心讲解,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大大提升了今年玉米的产量。”日前,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大沙头村种植大户杨忠霞说道。

引育“新农人”振兴“新农村”。农牧和水利局用好用活在外人才的浓浓桑梓情,打好“感情牌,用心用情织密“乡情联络网”,遴选39名具有农牧业生产实践经验、吃苦耐劳的农牧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成立英才富民分队,开展服务团队带政策、带项目、带人才、带技术、带课题下基层活动,累计开展服务200余次,惠及群众10000余人次。组建4支科技服务队,开展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培训、防疫员专题培训、拖拉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苜蓿地埋滴灌技术培训等农牧业技术培训100余次、约3300余人次。

同时,建立外流人才数据库、联系清单和对口联系机制等招才引智活动,做到与在外人才常沟通、常联系、常跟进,双向熟悉了解,以联络强化聚合力,用心用情用力把在外人才唤回来、留下来、用起来。

促才成长加“速度”打造“育才宝地”

“农作物种植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气温的前后浮动,任何作物生长都有适合的土壤墒情,不能单凭经验,借助科技手段也很重要……”在城川镇人才工作站一场关于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正在进行。

人才怎么培养?要在产业实战中历练。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依托人才工作站,先后举办乡村人才大讲堂、种养殖技术、“田秀才教农民”等各类培训90期,培训4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3万余套,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产业融合型、公共服务型、农牧科技型“四土人才”,通过“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建立“域外专家+乡村人才”传帮带机制,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集中开展技能培训、主题讲座,到田间地头传授经验、指导技术,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鄂托克前旗农牧和水利局建立起覆盖旗镇村的人才工作站,其中旗级总站1个、镇级分站4个、村级支站22个,累计培育乡村振兴优秀人才32人、团队11个,为全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渊源不断动能与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在鄂托克前旗的田间地头上,随处可见乡土人才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土地、探寻真理,用一汪活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书写人才与乡村互“哺”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