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达拉特旗聚焦“白金”领头羊,产业振兴“喜羊羊”
时间:2023-08-31 来源:达拉特旗农牧局 作者:冯伟
字号:

达拉特旗位于北纬40°,黄河几字弯内,与草原钢城包头隔河相望,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环境资源禀赋,人文历史悠久。近年来,达拉特旗紧紧锚定绒山羊这个“白金”产业,聚力发展、争先进位,实施绒山羊“强基”“提质”“强链”三大行动,持续扩大羊绒产量,提高羊绒品质,促进羊绒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搭建“以场带户”“以企带户”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为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提供达拉特力量。

把握一个“高”字,以规划引领推进组织保障。

一是出台一项方案。制定达拉特旗绒山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明确思路目标,规划项目布局,划定技术标准。以减成本、增产能、保生态,扩收益为核心,为全面推动羊绒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成立两个小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达拉特旗绒山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谋划布局,展开决策,确保工作做好做优。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程展开技术指导,划定标准,精准发力,确保工作做精做细。三是坚守三条底线。构建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牧民从“多产绒”向“产好绒”转变,严守“软白金”16微米底线;着手提高绒山羊个体产出率,严守基础母羊剪绒不少于1250克底线;同时注重营养调控,通过绒山羊营养调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引导牧民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养殖,严守质量底线。

聚焦一个“链”字,以延长链条厚植发展潜力。

一是依托现代化羊肉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引入德格都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年加工2000吨羊肉的屠宰加工生产线1处,匹配7700立方米现代化基础冷链设施1处,全面打通羊肉加工“最初一公里”,进一步优化羊肉产业链条。二是谋划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羊绒交易中心。通过“中心+基地”“线上+线下”的模式,实现羊绒原料交易、产品加工、电商流通、对外贸易等环节的全链条发展,全面打通羊绒生产“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羊绒产业链条。

瞄准一个“新”字,以科技赋能强化创新能力。

一是发展现代化数字智慧牧场,落实示范场创建。通过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提高产羔率,通过羔羊短期育肥技术加快羊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建设饲草料基地补充高蛋白含量的草饲料保障羊只的营养水平。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要求,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建设标准化牧场46户,建设标准化棚圈32240平方米,购置饲喂机械88台套。二是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政府购买+有偿服务”为主导,大力发展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畜牧社会化服务,重点培育和建设集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兽药配送、种公羊集中饲养管理、人工授精、人工配种、胚胎移植、分部位抓绒、分等级包装等为一体的现代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三是聚焦种畜生产企业、市场建设等方面短板弱项,推动种业“芯片”取得新成效。从种源着手,通过选种选育,改善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构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地区协同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自然选育与人工改良结合,培育达拉特旗绒山羊核心养殖村(群),逐年提升畜禽种源的自给率,带动绒山羊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坚持一个“实”字,以实干落实彰显联农带农。

一是严格落实禁牧制度,强化政策激励引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棚圈、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牧民在绒山羊科学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方面向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绒山羊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现代生态畜牧业更进一步。二是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依托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培育绒山羊联合育种户20个、核心群150户,引导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养殖户建立长期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融入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信贷担保、技术支持等方式,“以场带户”“以企带户”探索利润返还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