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达拉特旗:做好土壤普查 护航粮食安全
时间:2022-12-27 来源:达拉特旗农牧局 作者:郭旭
字号:

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计划利用4年时间普查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摸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我国分别在新中国成立初和改革开放后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粮食安全。土壤普查,就是要查清土壤的类型、数量、质量等方面情况,为土壤的科学分类、科学改良、科学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对土壤进行“全面体检”,是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达拉特旗是农牧业大旗,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达拉特旗扛起保障粮食安全重要责任,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加快推动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型,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通过土壤普查摸清土壤资源“家底”十分有必要。那么怎么查呢?

在“三普”工作中,外业调查采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来说,一个点的土壤性状可以代表类似的一片区域,检测整片土壤并不实际,所以取样点的选择非常有讲究,利用卫星图片等遥感资料和历史资料获得地面景观等信息,应用一定的规则算法选定取样点。通过挖掘点位土壤剖面、采集点位土壤样品的办法,了解土壤空间变化规律,实现以点带面,进而支撑土壤资源管理,盘点清楚土壤污染状况、是否重金属超标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如何修复和利用耕地就有了方向。

“按照梅花型、Z字型、S型在采样点电子围栏内挖5-15个土坑,每一个土坑长宽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从坑内取土后,将接触金属层面仔细去除,将土壤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取3公斤以上的土壤样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景宇鹏博士在实地指导外业采样工作时详细说明着土壤表层样品的采集过程。

定位选点、因势挖坑、定重取土、照相取图、现场提交……对这套繁琐又严格的表层土壤取样工作程序,采样队的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培训学习、反复实地操作早已轻车熟路。

2022年,国家下达达拉特旗盐碱地普查任务数是1136个采样点。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达拉特旗成立了以政府分管旗长为组长的达拉特旗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和技术普查组,建立联动工作模式,根据盐碱地普查工作需要,组建了14支外业调查采样队伍,每支队伍5-6人,其中至少有1位是受过三普外业培训的技术人员,保证了采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土样采集工作,各采样队早出晚归,为能够多调查几个采样点,天不亮就开始赶路,一直到天黑不能完成景观照拍摄才返回,返回之后还需在室内整理这一天完成的土壤表层样和容重样,检查每一个土样的标签是否完整,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采样队按照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要求及技术规范开展采样工作,采样过程中还需克服道路偏僻、作物未收、黄河边缘湿地、河流堤坝、疫情影响等各种不利因素。目前,达拉特旗已完成全部采样点外业采样调查工作,并流转到制备实验室包括23个平行样共1159个土壤样品,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盐碱地普查从土壤类型、土壤性状、立地条件和利用状况等方面开展普查,全面查明全旗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盐碱地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为全旗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和开发奠定基础。“三普”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土壤类型、性状、固碳能力等,发挥土壤在农业、环保、生态等方面功能,为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为全面建设美丽达拉特提供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