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达拉特旗农牧局紧紧围绕建设“北纬40度 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目标,按照“为养而种、以养增收、绿色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抗疫情。
在确诊9例新冠病例的重压之下,我们临危不乱,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系统先后抽调300余名干部下沉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与社区干群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我们竭尽全力做好农畜产品供应保障,确保重要农产品不断供、质量安全有保障。我们通过上门服务、优化流程等方式,“一企一策”助力200多家涉农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大爱之行必遇有大爱之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践行者,全体农牧人同心抗疫,践行初心使命,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抗疫先进集体。
这一年,我们齐心协力谋发展。
基础设施逐步强化,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完成15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深入开展耕地地力保护提升行动,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1个等级以上,粮食产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产量突破16亿斤,经济作物走上了“高精尖”的路子。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内开工建设大型养殖场10家,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283万头只。农技人员俯身扎根生产一线,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一年,由我们创建的病死畜禽及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四方联动”机制成为全区领先,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被评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转型发展已在路上。高素质农牧民、家庭农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农牧业热词早已家喻户晓,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牧业经营新模式早已遍地开花。这一年,我们致力于“党建+产业”的模式推广,我们致力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带领全旗农牧业逐步走出一条分工协作、要素融通、产业链闭合、利益共享的路子,被自治区农牧厅评为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旗。
绿色农业高歌猛进,农业品牌崭露头角。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四控”目标圆满完成,农牧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化肥、农药、农膜、秸秆、粪污不再是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元凶”。这一年,我们全面启动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黄河几字湾”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这一年,我们的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试运行,为全旗迈入“数字化”智慧农业再添一笔。
改革创新再出新招,美丽乡村起步扬帆。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有13.13万户农牧户获得了股权证书。这一年,我们开展了5万亩“订单农业+保险+期货”国家试点任务建设,引入4万亩玉米产值保险,小农户逐步迈进了农牧业现代化的轨道。这一年,我们致力于人居环境整治,“3×3”人居环境网格化全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农牧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这一年,我们聚焦聚力解难题。
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产业扶贫“大显身手”, 96名产业指导员成为脱贫“好帮手”,嘎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户与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利益休戚与共。乡村振兴关键之年,农牧业工作蜂拥而至,农村牧区工作接踵而来,我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走出了一条具有达拉特地域特色的城乡互补、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的乡村振兴之路。
“十三五”在我们的努力奔跑中结束,“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已在全民期待中展开,我们将不惧风雨勇向前,在平凡中造就不凡,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进程,实现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奋斗目标,谱写“三农三牧”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