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成果,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达拉特旗按照“扩大试点、重点突破、完善机制、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抓好落实”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农牧业农村牧区深化改革工作,让广大农牧民获得更多地改革红利。
一是探索创新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新型土地经营模式,印发《关于促进玉米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协同作战,截至目前,玉米产业化联合体覆盖土地27.3万余亩,涉及51个嘎查村、合作社(种植大户)364个。
二是推进“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建设,助推小农户稳定增收(国家级试点)。确定以真金公司、人保财险、大连期货为试点主体开展5万亩玉米“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任务,改变传统模式下不同环节各自为战的局面,破解小农户农业生产风险问题,逐步建立小农户与涉农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紧密利益联结共同体,从多维度促进农牧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小农户稳定增收。
三是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牧区内生活力。制定出台《达拉特旗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办法》《达拉特旗农村牧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实施办法》等办法,完善各类管理制度,9个苏木镇均成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开发达拉特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实时监管上,将打通纪委、财政、农牧等政府监管部门渠道,实现嘎查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信息及时掌握。
四是深入推进“3+X”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国家级试点)。对农村牧区三级网格进行重新调整划分,一级网格15个,以苏木镇为单位划分,由党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132个,以嘎查村为单位划分,由嘎查村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三级网格1244个,以自然村(社),由1273名“两委”成员、第一书记等人担任网格专员。2020年共采集信息5万余件、上报事件问题1008件,流转处置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巡查防控、重点人群管理等社会治理事件879件,办结率为87.2%,开展公共服务代办、关爱人群走访等民生服务8000余次,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治理”、由“条块分割”向“共建共治”、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的转变,使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