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并重”构建盐碱地改良长效机制
近日,随着达拉特旗盐碱地改良项目工程整体移交至属地嘎查村,标志着这项盐碱地改良工程正式转入长效运营阶段。该项目覆盖达拉特旗3个乡镇、6个村的2.1万亩盐碱耕地,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采用了“政府主导+科研支撑+企业实施”的三方协作模式,通过生产和生态、工程和农艺、用地和养地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了7项核心技术,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改良,项目区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0.3个百分点以上,pH值下降0.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2个百分点。原无法种植的6500亩耕地恢复种植功能,1.5万亩低产田升级为中高产田,粮食单产提高15%以上,实现了“改一片、成一片、增效一片”的目标。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盐碱地改良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统筹推进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通过创新治理模式、集成技术应用和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成功实现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产能双提升。为确保治理成效可持续,鄂尔多斯市构建了“建管并重”的管理体系。市旗两级农牧部门联合制定《运行管理移交书》,明确项目区灌溉设施维护等管护责任,形成“属地负责、农户参与、技术支撑”的联动机制。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农民培训,以确保农牧民准确掌握盐碱地种植技术,避免耕地返盐或二次撂荒,形成良性循环。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立足改良成果,重点做好盐碱地特色产业培育工作,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向产业链延伸转型,引入龙头企业开发盐碱地农产品深加工,构建“改良-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盐碱地治理成果持续释放生态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做好现有技术体系优化推广工作,为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提供可复制经验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