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高位推动,打造一支可靠的三普指挥杆
自土壤三普工作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超前谋划、靠前指挥。市三普办作为“总中枢”主动担当,充分发挥系统牵动作用。严格按照“建机制、探模式、练队伍、严质控、重宣传、出成果”要求,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工作,市三普办每周调度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第一时间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督导协调,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投入,打造一个可用的项目资金池
为确保土壤三普工作顺利推进,鄂尔多斯市三普办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支持,优先保障土壤三普资金投入,足额配套,强力推进。2024年“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781.53万元,构建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体系,为土壤三普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技术培训,打造一支可敬的土普主力军
2024年,市旗两级三普办通过层层挑选,共选派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建外业调查采样队29支,同时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等资深土肥专家,与当地熟悉本区域土壤资源与农业生产状况的专家共同组成技术指导专家组,形成“专家把脉、市级统筹、旗区落实、乡社配合,群众参与”的六级联动合力解题机制。同时围绕市旗三普专班人员、旗区农技人员、承担单位技术人员等先后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数据审核和成果编制等线上线下培训12期,培训全市三普从业人员530人次,印发指导手册200余本,采取“理论培训+实地采样+模拟质控+经验分享”的方式为全市储备了一大批土壤普查主力军。
四、加强外业质控,打造一套可控的标准流程图
市三普办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原则,联合任务旗区三普办为其量身订制外业采样实施方案,利用“线上全天候技术服务+线下实地质控指导”方式严把外业采样质量控制关,以“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联动体系为牵引,拧紧三普现场质控动力主轴,全市9个旗区表层样点外业调查采样在全区率先全部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东胜区验收评价等级为“优秀”,杭锦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鄂托克旗为“良好”。
五、加强内业质量,打造一份可信的普查数据集
进入内业检测化验阶段,鄂尔多斯市于全区率先完成样品流转制备,三普专班负责人实时跟踪、调度、推进检测进展,在检测化验高峰期如期高质量完成5059个样品检测化验。市三普办联合自治区三普办及质控实验室对检测实验室开展内业测试化验现场质控和飞行检查,质控范围覆盖全部实验室、检测各环节、化验全过程,确保样品检测化验“零隐患”;采用市级集中审查和自治区-市-旗交叉审核的方式精准质控内业检测化验数据,坚决杜绝“问题数据”入库。达拉特旗、杭锦旗、鄂托克旗内业质量在全区率先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六、加强成果转换,打造一本可行的土治指导书
成果落地转化是土壤普查工作的“重头戏”,市三普办紧跟政策指引,统筹谋划市级及9个旗区成果汇总工作,加速推进成果形成。在达拉特旗开展142个盐碱地原点重新采土和检测化验校验。组织9个旗区完成土壤三普盐碱地普查野外实地校核,完成全市6个旗区土壤三普盐碱地专题成果汇总。
七、加强科普宣传,打造一张可感的全民共治网
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多视角、多形式、多维度持续做好土壤三普宣传,发布信息25条,其中被暖新闻、奔腾融媒等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4余次、制作宣传小视频8条、印刷墙体广告30余个,张贴海报30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结合“党建田间课堂”“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开展现场讲解、咨询,提高农牧民对土壤三普政策的知晓率,充分鼓励市场主体和农牧民积极参与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共同织密这张土壤质量提升社会共治网。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持续高标准谋划、高效率组织、高质量推进,加速土壤普查成果转化,围绕“抓重点、攻难点、聚焦点、出亮点”这一工作思路持之以恒做好普查后半篇文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三农场景,贡献鄂尔多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