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由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的2024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在黄三角农高区召开,会议主题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聚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等多方领导专家出席会议。鄂尔多斯试验站相关技术人员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指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科技抓手,对于健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会上,发布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报告和盐碱地特色产业(黄河口大米)发展报告;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院士专家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重要指示精神、开展技术创新的实践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配套组织召开国家盐碱地中心协同创新推进会议。会议由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兆辉主持,华北、东北、西北3个分中心,大庆、德州、石河子、鄂尔多斯等16家综合试验站以及旱碱麦、新疆林果2家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就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下步工作打算、相关工作建议作交流发言。
鄂尔多斯试验站重点介绍了2024年以来按照“统筹谋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定位监测-宣传培训”的总体思路开展的工作和成效。在科技创新方面,依托既有技术模式优化集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当地的2套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分别是轻中度盐碱地玉米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和中重度盐碱地向日葵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同时协同高校院所利用鄂尔多斯市耐盐碱植物育种加速器和梯度盐田等科研版块,成功筛选到早熟耐盐碱高粱材料3个,耐盐碱能力达1级。在定位监测方面,按照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要求,积极推进建设水盐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以实现气温、降水、地下水埋深等指标的连续监测工作并将数据稳定传输至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
会议最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梅旭荣强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已初步构建起“全国一盘棋”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全国盐碱地优势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各分支机构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试验站要聚焦长期定位观测与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下一步,鄂尔多斯将按照会议要求,立足试验站长期定位观测与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职能职责,加快建设完善水盐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在定位监测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引进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优化集成因地制宜的技术模式和优良品种并进行大面积熟化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