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前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柴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冯佰利教授一行到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就糜子产业科技创新及区域新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进行考察指导。专家一行到院属达拉特科研试验站实地查看了由柴岩教授主持的合作项目“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的进展情况。鄂尔多斯市农科院糜子课题负责人高志军就本年度项目开展的糜子育种工作进行了现场汇报。2023年鄂尔多斯市农科院开展的糜子育种试验有:27组杂交组配试验、18组选真杂种试验、179份粳性糜子和99份糯性糜子高代品系品比试验、600余份糜子F2代一F5代后代材料选系试验以及20个糜子品种展示示范等多组育种科研试验。
通过实地查看和听取汇报,柴岩教授对项目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鄂尔多斯市农科院在糜子育种科研方面具有雄厚的资源和研究基础,成果显著,作为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核心合作单位之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甘肃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陕西省榆林农科院共同协作攻关,开展选育符合市场需求、抗旱、耐盐碱、高产、优质专用、适口性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等特点的糜子新品种,在旱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食品区域专用品种方面做出贡献。柴岩教授还对2022-2025年及2026-2030年近期和中远期糜子育种目标做出了规划。冯佰利教授强调要注重糜子种质资源的收集、创制,特别是密穗型糜子种质资源材料的收集整理,这对于糜子育种联合攻关至关重要。
“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的实施对我国西北地区糜子产业创新提供了优质品种支撑,同时促进糜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旱作区、盐碱地优质高产技术应用以及糜子产品深加工研发等地方特色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与鄂尔多斯小杂粮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科研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