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践行大食物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鄂尔多斯市积极有效开拓渔业养殖空间,科学有序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并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经自主申报、省级审核推荐、专家评审,市农牧局申报的“内蒙古盐碱地螺旋藻养殖”、“内蒙古盐碱地‘棚塘接力’凡纳滨对虾养殖”、“内蒙古盐碱池塘凡纳滨对虾养殖”和“内蒙古盐碱地高标准渔农综合养殖”4个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推介为全国盐碱地水产养殖典型案例,并予以发布。

近年来,通过有序开发和利用沿黄地区丰富的盐碱地及盐碱水资源,发展螺旋藻养殖,引进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试验示范,探索稻渔综合种养、鱼虾混养等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一是从碱湖中提取母液碱及小苏打配置养殖营养液,采用跑道式大棚养殖,底层塑料薄膜防渗的养殖方式进行螺旋藻养殖,实现螺旋藻粉年产4500多吨,带动消化鄂托克旗周边(宁夏、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杭锦旗、达拉特旗等地区)及其他省市销售螺旋藻粉1800多吨。经过12年的努力,建成了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园区实现螺旋藻年产能占全国45%以上,产品80%以上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全球重要的优质螺旋藻供应基地。二是以“车间+大棚+池塘”的形式建立“棚-塘接力”南美白对虾养殖和“小棚二茬”养殖良种新模式,利用当地“排干水”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年产南美白对虾5万斤,鱼20万斤;三是以陆基外循环工厂化养殖模式进行南美白对虾,通过先进的高密度温室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由一生产季转为四季生产,由常规养殖向工厂化、集约化养殖转变,实现一年四季循环养殖,商品虾全年均衡上市。四是利用黄河水灌溉,将稻田里的碱水渗入排水环沟内,排水环沟沟沟相连,将碱水汇集到循环池内,池内的水用水泵抽入渠内,再灌溉稻田。在循环池内和环沟内放入鱼、稻田内放入蟹,实现了用稻田水养蟹,鱼蟹的粪便又是水稻种植的肥料。该模式年产稻米80万斤以上,产蟹1万斤以上,产鱼8万斤以上。


通过利用我市丰富的盐碱地及盐碱水资源,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组织实施一系列水产养殖项目,不仅使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得到转型升级,改善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渔业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渔业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为促进鄂尔多斯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