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吴忠市兽医社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7 来源:兽医科 作者:高景鹏
字号:

2月16日,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组织市农牧局兽医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鄂前旗、鄂旗、乌审旗、达旗、准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赴宁夏吴忠市,就兽医社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组通过实地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与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及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就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流程、基层兽医服务组织培育、信息化监管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现就考察学习内容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五县(市、区)。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全市畜牧业发展已独具规模和特色,基本形成了以利通区、青铜峡市为主的奶牛产业带,以青铜峡市为主的生猪产业带,以盐池县、同心县为主的滩羊产业带,以同心县、红寺堡区为主的肉牛产业带。截至2021年底,全市牲畜存栏总量达到777.4万头只羽,其中:生猪存栏18万头、奶牛存栏29.2万头、肉牛存栏31.7万头、羊存栏305.7万只、家禽存栏392.8万羽。

二、兽医社会化发展现状

吴忠市做为宁夏畜牧业发展核心区,动物防疫工作一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2014年,吴忠市开展兽医社会化试点改革,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已实现兽医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全市现有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个,防疫人员392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均是由原有动物防疫员成立的防疫合作社,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办公场所,主要承担动物免疫、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源、疫病诊治、养殖保险推广等工作。

三、先进经验

一是兽医社会谋划早、行动快、推进实。2014年,吴忠市农牧局出台动物防疫服务方式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在利通区金积镇、孙家滩管委会试点开展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改革。2016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工作,当年,全市共成立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26个,防疫人员278名,全市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初步完成。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将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进行分类管理,对规模养殖场,由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其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规模养殖场(户)监管协议》,进一步压实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其主动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承担自身的法律职责。对于散养户,由政府统一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进行防疫,养殖场户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三是相关管理考核制度完善。职能职责明确。市、区县相继印发动物防疫服务方式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区县财政、农牧部门,乡镇兽医站及防疫专业服务公司的职能职责,改革目标、实施步骤、运作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区县在试点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验收细则及验收标准,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考核内容明确。考核内容涉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任务落实、其它非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开展、动物免疫档案的规范建立、疫情观察和报告、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等六个方面。重点考察畜禽免疫率、免疫标识戴标率、补免情况、抗体检出率及抗体合格率,每一项考核内容明确扣分标准。防疫工作报酬明确。防疫工作报酬由县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社会同期市场用工薪酬定价。按照猪、牛、羊、犬等畜种进行定价,定价参考牲畜品种、免疫疫苗数量及免疫操作难度等综合测定。免疫、检测采样和流调排查都有报酬。(以青铜峡市为例,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购买单价:猪免疫口蹄疫、猪瘟、猪蓝耳2元/头;牛免疫口蹄疫并佩戴免疫标识3元/头;羊免疫口蹄疫、小反刍疫并佩戴免疫标识2元/只;禽免疫禽流感、新城疫0.2元/只;犬包虫病连续驱虫并登记1元/条,狂犬病免疫补助1元/条。采样为每采猪、牛、羊、马属动物血样一份4元。流调散养户3元/户、规模场10元/户)。报酬兑现程序明确。根据防疫费用的预算情况(预算金额=防疫数量*服务单价,防疫数量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统计上报,农业农村局统计汇总后,结合年度免疫计划,测算防疫预算金额),县区农业农村局预支20-30%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给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动物防疫工作启动经费。其余资金在春、秋防工作全面结束后,根据畜禽免疫率、免疫标识戴标率、补免情况、抗体检出率及抗体合格率等内容的综合考核结果,经县区农业农村局核算、公示后,分两次打入防疫合作社开设的账户,防疫专业服务公司对防疫人员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监督考核制度健全。针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工作,区县农业农村局在春、秋集中免疫期间,联合乡镇人民政府及乡镇畜牧兽医站采取日常监督检查、电话回访、集中考核验收、信息公示等方式进行考核监督,确保防疫措施落地落实。特别是“免疫数据公示”工作,在春、秋防工作结束后,对所有免疫户、免疫数量、免疫内容以村单位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由村委会、乡镇畜牧兽医站签字,报镇政府审核签字盖章,动物防疫服务组织签字确认后,作为支付动物防疫工作承包服务经费(报酬)的主要依据。信息化监管到位。青铜峡市农牧农村局依托“钉钉”平台,建立“动物防疫实时传送管理信息系统”,防疫合作社在集中免疫期间,将养殖户信息、免疫畜禽品种、免疫接种数量等信息实时上传系统,县区农业农村局通过电话回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工作进行检查,作为考核服务组织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成效

一是从业主体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有效提升。通过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逐步构建起新型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实现了动物防疫由“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生产经营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整体动物防疫水平有效提升。通过整合一线优秀动物防疫人员,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打造了一支又精又专的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基础信息,提高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动物防疫工作质量显著提升,破解了过去养殖散户动物防疫覆盖不足、防控有盲点的瓶颈难题。

三是解决了村级防疫员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原来的政府聘用转为企业聘用,身份变为企业职工,解决了遗留问题,防疫员工资补助逐年提高,人均防疫报酬由改革前的每年8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3.8万元,有效稳定了基层防疫队伍,为全面推进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培育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受限于吴忠市财政收入不足等原因影响,落实到具体层面,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造成社会力量投入兽医服务领域的动力不足。

(二)防疫公司增收渠道不多。现有防疫服务组织均由原来的防疫员组成,仅能承接动物免疫接种业务,不具备开展动物疫病诊疗、防疫技术咨询、兽药饲料经营等其它延伸服务的资金、人员技术等条件,造成防疫组织营收能力不足,难以发展成为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经费,只对免疫、采样检测、流调工作进行定价,对其他兽医工作,没有明确服务报酬标准,导致兽医服务报酬与工作量极不对称,防疫人员不愿继续从事专职兽医工作。

六、意见建议

(一)压紧压实防控责任,提档升级防控措施。借鉴吴忠动物疫病防控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划定规模养殖场标准,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向社会统一公开辖区规模养殖场及畜禽屠宰、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名单,并与其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接受公众监督。旗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压实养殖场户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社会化组织的发展。建议各旗区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本旗区兽医社会化发展实施方案,落实责任,提出目标,细化措施,明确报酬,全面构建主体多元、供给充足、服务专业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加强项目统筹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议各旗区统筹利用动物防疫补助经费、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建设的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支持资金等相关工作资金,帮助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起好步、开好头,激活兽医社会化服务活力。

(四)加强人员考核,缩减防疫员人数。建议各旗区根据辖区畜禽养殖量、交通情况等因素,重新测算防疫人员需求。严格执行防疫员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建立退出机制。保持嘎查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实现“多劳多得,干好多得”。为在岗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员身份转变做好前期准备。

(五)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造血”能力。鼓励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养殖场户需求,依托现有防疫员开展牲畜品种改良、人工配种、兽药及饲草料销售等服务,通过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扩展营收渠道,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六)加快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动物防疫管理平台及在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构建生产信息采集与投入品使用记录相结合、免疫效果与检疫申报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的动物防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动物防疫、检疫、屠宰全链条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效率,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更多便利,缓解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等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实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