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部作药用,用途很广泛,在中药材市场上为大宗品种,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人工栽培黄芪技术发展迅速,2024年全市黄芪种植面积约0.9万亩,主要分布在东胜区、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逐渐成为当地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好项目。现将黄芪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黄芪属深根性植物,比较耐旱,但怕涝,种植时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选好后,先施足圈肥、过磷酸钙等基肥,再深翻、耙细、整平,以备播种。
二、选种与播种
黄芪种子表皮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较低,播前要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同时采用砂擦、温汤浸种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全苗,减少病害。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开浅沟,深约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进沟里,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1.5千克。播后要注意浇水保湿,约2~3周出苗。
三、田间管理
1.浇水与排涝
播种后至出苗前,如天气不太干旱,土壤湿润,可不浇水。在定苗前后,苗高10厘米时适当控水,以利根系向下伸长。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死苗。
2.间苗、定苗与除草
苗高3~6厘米时,按株距3~4厘米间苗。苗高9~12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补苗。每次浇水或雨后都要松土,保持疏松无杂草。封垄后管理较为简便,拔除少数杂草即可。
3.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施肥2~3次,第一次于5月中下旬,每亩施硫酸铵5~10kg,第二次于6月中旬,每亩施尿素7.5~10 kg,第三次于7月上旬,每亩施过磷酸钙50 kg。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紫纹羽病:主要危害须根,而后蔓延至主根。病斑初中褐色,并逐渐由外向内腐烂。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整株枯萎。一般在夏季高温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时发病。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可以有效控制本病。如果发现病株应及时摘除,并用5%石灰乳浇注病穴消毒;每亩施石灰氮20~25 kg作基肥。收获时清除病根,集中烧毁。
2.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也可危害种子。发病时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见有白粉状斑,随后蔓延如覆白粉,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如果发病,每10天喷一次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3.蚜虫:多集中在嫩枝、叶、花、果上为害,常造成黄叶、花叶脱落或干瘪,对产量影响较大。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隔3天喷一次,连续2~3天。
五、收获加工
立冬前后收获。先将地上部分割掉,在垄一边开沟,将根刨出,但要防止刨断。收获后去掉根头,去净泥土,晒半天后堆放1~2天,使其回潮。然后摊开再晒。反复晒几次,直到晒干。剪去须根,扎成小捆,即可上市出售或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