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里的革命——探索玉米密植的奥秘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牧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率是关键。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玉米占我国总产量的39.3%,因此,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促进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聚力于我市农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开展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政伟带队,在达拉特旗试验田开展玉米田间测产工作。此次,还邀请了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技术处副处长李丽君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马达灵两位专家,来我市进行玉米测产技术指导。同时还联合由屈佳伟老师带队的内蒙古农业大学玉米高产高效创新团队一同开展试验。此次共测定12个玉米品种产量,科技人员严格按照玉米测产技术规范要求,对示范区品比试验田的栽培密度、穗粒数、株数、含水量等情况进行测产调查并对单株进行标记取样。据此次试验数据分析,在密植7000株/亩的种植密度下,12个参试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在含水量和产量上有直观的体现,较为显著。此次试验数据对明年玉米密植种植有指导性作用,也为筛选出适合密植的高产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整种植密度,优化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物管理的精准度。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正在引领农业领域的新变革。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玉米的产量,还显著降低了种植成本,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实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开展玉米密植种植技术研究,推动我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