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行动”是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举措,是渔业部门履职尽责、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在达旗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促进达旗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高质量发展。
河蟹苗和“海兴农3号”南美白对虾苗等新认定优良品种进行养殖。
2、继续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及系统调查。根据《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部署要求,进一步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审核和分析,查漏补缺,全面覆盖。
二、稳定水产品产量,发展特色养殖
通过去年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对全旗现存的所有养殖户进行了摸底,现有养殖户150户左右,总养殖水面15800亩,其中池塘养殖8500亩左右。为了确保水产品产量稳定供应,开春后对常规养殖的鱼类进行了水产苗种需求量调查,由于病害的影响,在本地苗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做好从外面调运工作,保证苗种的正常投放。同时于5月份做好各种夏花的调进,为来年的苗种打好基础。
南美白对虾在达旗养殖已近十年时间,养殖面积一直徘徊在600-700亩左右。南美白对虾苗种供应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南美白对虾产业,加大对特色养殖的扶持力度,今年在沿黄农联公司通过补贴方式,新建设了南美白对虾淡化车间一栋,标粗大棚两栋,总面积1600平米,年淡化虾苗1000万尾,标粗虾苗300万尾,今年已经投入了生产,基本满足了当地的苗种供应。减少了运距和运输时间,当地供应减小环境应激,有效提高了成活率,降低苗种成本。
今年在天然水面增加了河蟹的天然养殖的同时,进行人工养殖河蟹300亩,河蟹大眼幼体养殖40亩。目前河蟹已经起捕育肥,均重在95克左右,大眼幼体已长成扣蟹,约70头/斤。下一步做好越冬工作,解决蟹苗的本地培育,提高蟹苗成活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发展稻蟹协作500亩,在传统水稻种植区选定试验示范基地10处500亩,开展稻蟹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实现一田多收,一水两用,全面提升单一水稻种植的综合收益。
2、积极争取池塘尾水改造工程项目。利用国家池塘尾水改造工程项目完成大树湾水产养殖区以及德胜营螃蟹园区内引排水工程的全面改造。
3、继续按进度完成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录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并统一纳入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