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鄂尔多斯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上的玉米、向日葵迎来成熟收获期,各旗区耕地质量监测技术队伍陆续开始对监测点进行农作物田间测产及土样采集,确保年度监测任务圆满完成。
2018年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市农牧局积极申请市财政资金,实施了市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建立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6个,同时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监测点进行管护运行,截至目前,共计投入市财政资金471.6万元,建设管护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2个,达到国家每10万亩耕地布设1个监测点的考核目标(超过考核目标数32个),覆盖了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区,并对沿黄流域和盐碱地改良集中区域进行了加密布设,点位南北横跨348公里,东西横跨445公里,形成了“合纵连横”的监测网络。每年通过试验小区监测、调查、维护、测产及取样化验对比,及时监测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监测评价提供有效保障。
测产和取样工作中,技术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要求,分别对常年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有机肥+常规施肥区、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区等小区的玉米、向日葵亩籽粒(穗数和穗粒数)、亩茎叶等进行调查测量,完整地记录每一个试验小区的主要数据,研究不同处理下作物生长发育的差异性。同时分别对试验小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366个,将开展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土壤容重、含盐量、阳离子交换量、钠离子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下一步,将全面收集土壤养分、肥料投入、作物长势等数据资料,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明确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持续提供资金、机制等要素保障,形成长效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监测机制,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