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及土地利用“沙漠土壤化”项目是杭锦旗采取“项目+人才”的方式,引进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团队与重庆辰砂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通过“沙漠土壤化”技术,将沙子通过力学“约束”成土,对未利用沙漠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以此实现“防沙固沙+生态产业”的平衡驱动,打造绿色供应链。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分三期实施,一期已于2022年将2500亩沙漠改造为良田;二期于2023年至2024年实施,改造面积约3万亩;三期预计于2025年至2028年实施,改造面积约6.5万亩。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调研时,对将沙地转换为土壤的技术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难的探索精神。在考察调研后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的攻坚战,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及土地利用“沙漠土壤化”项目的建设,就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在鄂尔多斯市北大门的生动实践。
项目位于库布齐沙漠与黄河河道的南岸连接带区域,每到春季,这里黄沙漫漫,临近嘎查村耕地受沙漠侵蚀,土地沙化严重,农民耕种的玉米、葵花产量不断下降,每年都会有大量泥沙通过干渠被冲刷进黄河。2022年引进该项目后,通过“大棚育苗+沙漠直播”相结合模式,先后试验种植高粱、玉米、土豆、牧草、辣椒等23种农作物,经过科学种植,各类作物长势良好。通过规模化流转未利用沙地并进行系统化治理,该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沙土入河、阻止沙漠侵蚀耕地、科学防沙治沙,让几十年无人看管、一文不值的沙漠有了主人、有了价值,将昔日荒凉的“沙窝窝”变成了今天宝贵的“金窝窝”;而且沙地被一次性改造为良田,可永久使用种植,通过“试验田”的模式,优化了种植结构,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通过推广改良品种、雇佣人工机械、采购农资等方式与当地构建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此外,项目用地区域每年为村集体每亩分红100元,以后每年递增50元,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该项目在节约用水上也做出了表率。总书记6月6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调研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过去一段时期,吉日嘎朗图镇所有的农田都是大水漫灌,农牧民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该项目的建设,与总书记此次在巴彦淖尔市考察调研精神高度契合,采用的是数字化滴灌和喷灌技术,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AI数据中心日光大棚,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沙漠土壤环境数据,精准控制灌溉水量,起到高效节水控肥的目标。据统计,传统的灌溉方式每亩用水量600立方左右,而该项目基地每亩用水量仅需290立方左右,节水率达50%以上。同时,项目合理利用上游排干渠的水资源,建设了1500万吨蓄水池,将排干节约出来的水资源自流到蓄水池,通过水权置换和水权转让方式,解决了沙漠土壤化项目和朔方新能源大基地的用水问题。
该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效获得国际认可,入围2022年度全球环境奖“为地球奋斗奖”的“保护和恢复自然风貌”奖项,授奖名称为“沙漠农业转型”,不仅有效实现科学防沙治沙,让沙漠变为良田、绿洲,更重要的是对库布齐沙漠由“无价值”到“有价值”进行开拓性探索实践,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做好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及土地利用“沙漠土壤化”项目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鄂尔多斯市北大门“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齐治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