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宪法宣传系列(一)
时间:2022-12-13 来源:法规科 作者:边燕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世今生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让我们来共同探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世今生。

宪法的前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文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法治精神,构建了新中国宪法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法治建设、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着重要指导性作用。

宪法的诞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并为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的伟大征程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其又被称为“五四宪法”。

宪法的成长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经全面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八二宪法”,也就是现行宪法,之后历经五次修正。

第一次修正: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被确立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第二次修正: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此次修正内容除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亦进行重大规定: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

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次修正: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此次修正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确定农村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除此之外,还有如下重大规定:

1.首次确立依法治国原则

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宪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次修正: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此次修正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主要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权保障三大板块,如:

1.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国家可征收征用土地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首次确立人权原则

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五次修正: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此次修正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举措,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增加宪法宣誓制度,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多年,不断完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作为农牧系统干部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以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为重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