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政务  nmj.ordos.gov.cn

中国十年农业科技30个标志性成就【二】
时间:2022-08-24 来源:科技教育科(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作者:刘嘉益
字号:

11.破解小麦“癌症”的基因密码

我国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Fhb7,揭示其遗传和分子调控机理,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选育的新品种“山农48”,已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录因子FgPacC介导小麦赤霉病菌适应寄主高铁环境的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原菌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并为赤霉病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12.单倍体育种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国际领先

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小麦、番茄、油菜等双子叶植物单倍体诱导体系,创建了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形成新的育种模式,利用该技术创制的中农大678和京农科728新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该成果与应用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紧密结合,创建了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

攻克了油菜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机械化技术难点,创建了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

14. 创制大豆油菜新品种,谱写产业谱新篇

建立了广适高产大豆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广适高产的中黄13、中豆63等优质大豆新品种,培育转基因大豆新种质中黄6106和DBN9904,创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含油量、双低、高产、多抗、广适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9、中油杂501 ,“华油杂62R” “华双5R” “华油杂5R”和“华油杂115R”具有高产高油抗倒抗根肿病的优异性状,结束油菜生产中无抗根肿病品种可用的被动局面,亩增收300—500元,显著促进了我国大豆油料育种技术提升和生产发展。

15. 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研发了奶牛遗传缺陷和亲子关系的分子鉴定技术,成为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遗传评估的唯一方法,创建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种周期由5-6年转变为1.5年,成本由10万元降至2万元,育成我国唯一的自主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奶牛。

16. 乡村振兴路上“领头牛”——华西牛

历时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我国成功培育出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已经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与国外主要凭证性能持平。预计到2027年,年提供进站种公牛500头,主导品种核心种源进口替代率达80%,将大幅度降低核心种源的进口比例,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17. 自主培育白羽肉鸡肉鸭新品种,白羽肉禽“卡脖子”现象有效缓解

培育出我国首批白羽肉鸡新品种“广明2号”“圣泽901”“沃德188”,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主流品种基本持平,实现了我国白羽肉鸡种源“从0到1”的突破。创建了多项肉鸭育种新技术和肉鸭品系资源库,育成了“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系)和“中新白羽肉鸭”新品种(系)以及抗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的专门化品系,打破了樱桃谷鸭等国外品种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18. 耐高温的栉孔扇贝“蓬莱红2号”

发明了新型高效全基因组标记筛查分型技术、高通量、多种类型分子标记通用的分型技术等系列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组育种分析的技术瓶颈,开发了贝类分子育种技术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育成多个高产抗逆新品种,经济效益显著,其中“蓬莱红2号”为水产领域第一个全基因组选育品种,引领了水产种业技术发展。

19. 解析园艺作物遗传密码,引领蔬菜基因组学发展

破解了第一个蔬菜作物—黄瓜的基因组遗传密码,培育了‘蔬研’系列黄瓜品种,解析了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育成世界第一个二倍体马铃薯概念性品种“优薯1号”。先后绘制完成了黄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蓝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和变异图谱,带动我国蔬菜基因组学科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20. 我国实现橡胶树种源自主可控

突破了橡胶树次生体胚循环增殖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热研7-33-97”等我国自主培育的橡胶树品种体胚苗规模化繁育。国内建成全球首个天然橡胶体胚苗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年产能超100万株,为实现橡胶树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供给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来源:中国农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