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鸡技术是指在林地、草原、荒地等为饲养环境进行养殖鸡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生态的养殖模式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禽类产品。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无公害的畜禽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鸡的生态养殖也越来越成为焦点,鄂尔多斯市也相继出现多家公司、村集体经济等参与到生态养殖鸡的行列中,下面就此项技术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生态养殖鸡的常见模式
1、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也就是在林园进行放养的一种模式,传统生态的果林或山林下杂草丛生,而且果林除草等费用较高,在林间养鸡,鸡粪可以给果林提供生态肥料,同时鸡通过采食林间的昆虫、杂草起到松土、除草、除虫的作用,是一种双赢的生态循环模式,以达到果林增产、养鸡增收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林下养殖鸡口感独特,禽产品营养价值更高。
2、稻田养鸡
稻田养鸡的关键点在于密切结合水稻各个时期的生长习性,详细的了解水稻各阶段病虫害以及鸡的生长繁殖情况。放养在稻田里,鸡啄食稻田里的麦穗、杂草、草籽及昆虫等,再进行适当的补饲,促进鸡群的生长。
3、蔬菜大棚养鸡
蔬菜大棚养鸡注意温度的调控,夏天养鸡大棚为凉棚,冬天大棚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鸡在生长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有助于蔬菜的生长,鸡粪也可以作为蔬菜生长的生态肥料,从而建立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4、草原养鸡
草原生态鸡的养殖在中国也比较常见。草原资源不但为鸡提供了无污染的食物,而且为鸡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极大的减少了养鸡成本。这对生态养鸡养殖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 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
1、鸡舍的搭建
搭建鸡舍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成本投资。一般来说,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搭建,既经济又方便。高度约 2m,基本框架由杂木、藤条和稻草组成。屋顶所用的材料是石棉和其他预制防水材料制成的,其内要有供鸡食用的架子和供饮水用的水槽,以及养鸡饲料槽、保温灯具等。鸡舍面积一般由鸡的数量决定,控制在5只/m2左右。房屋应坚固耐用,在抵御寒冷、雨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大型养殖场,也可以建造围栏来隔离和保护鸡群,为生态鸡的安全增加一道屏障。为了确保围栏的有效性,需要额外的水池、饲料桶、饮水用具和除湿器。还要有其它必要的设备,如热风炉和保温箱。
2、科学选种
生态鸡选育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鸡业的长远化发展。所以,在选取鸡品种时,需要进行市场考察,充分解读市场,规划资金投入和能够得到的经济收益,一般优先选取体型较小品种,要具有较强壮的身体素质、较强的觅食能力、灵活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免疫力和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如果饲养肉鸡,最好选择一种生长迅速而温和的杂交品种。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把控好鸡种的来源,首先要排除有严重疾病地区的农场(家庭),其次对病鸡和弱鸡,及时剔除,为了预防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山地土鸡是最常见的育种品种之一。
3、合理设置养殖密度
生态鸡养殖能够较好地利用生态资源,但是也要贯彻绿色养殖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促使养殖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因此,在生态鸡养殖中,必须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具体要求是鸡的活动范围控制在半径200m左右的范围内。其中 80%以上的鸡需要控制在半径150m范围内,70%的鸡在半径100m范围内。鸡群与鸡群之间的距离应超过 450m。鸡群的规模大小是决定生态鸡养殖的关键。过度的规模会严重破坏植被的生长,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影响自然环境。而规模太小则不利于生态鸡养殖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从农民的经济利益出发,应该把鸡群的数量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实践结果表明,半径150m为鸡场最佳养殖面积,在这一范围内1500只鸡为最佳养殖数量。
4、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生态鸡养殖的关键环节。首先在雏鸡培育阶段,为小鸡提供充足饮水和饲料,要通过科学训练,让他们逐渐学会自觉进食昆虫和草料。其次要科学的管理饲料,合理添加钙、磷等元素,确保营养均衡。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放养时间的安排也不一样,科学的安排放养时间和时长。不同年龄生态鸡的放养时间也不同。同时,为保证生态鸡的质量,生态鸡的饮用水质量要得到保障,必须来自清洁无污染水源。饲养时间根据鸡出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态鸡一般7个月出栏。另外,要加强对疫情的防控,经常对鸡舍进行消毒,及时对病鸡、死鸡、脏物和粪便的处理,确保鸡群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最关键的是要为鸡注射预防疫病的各种疫苗,最大限度地防止生态鸡生病。
生态鸡在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上的优势在食品销售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因而生态鸡养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生态鸡的养殖中,如何利用好生态鸡养殖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鸡养殖效益,是一件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事,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